让运动成为“良医” ——江苏省推进体卫融合情况调查

2023-12-18 09:18: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体育APP运动能够提高综合体质水平,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使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对于国人来说,能够正确运动、达标运动、安全运动,通过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新期待。

  在2020年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总指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在全国层面,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新时期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国家战略的新导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目前,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已经展开积极探索,通过体卫融合等措施,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民生工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

  其中,江苏着力通过系统推进体卫融合平台载体建设,探索提升体卫融合服务水平,以产业化思维推动长效化发展,建立健全部门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机制,推进体卫融合向深处走、向实处去。

  目前,江苏体卫融合工作机制已取得了积极成果,设立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2个、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00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134个、培养运动处方师1400多名,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一批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初秋的苏州,风清气爽,丹桂飘香。走出家门来到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步道南门附近的一处古香古色的建筑内也是人头攒动。这里是苏州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质检测和咨询服务。

  “这里有身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检测等17台检测仪,全部检测完大约需要20分钟,检测结束后会自动生成一份体质测试报告。我们根据报告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指导站健身指导员、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卢杰说。

  “这位测试者的身体情况总体达标,但‘选择反应时’测试数据低于正常水平,我们建议他每周进行2至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的球类运动来改善体质。”卢杰一边翻阅报告,一边向记者介绍。

  类似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苏州已相继建立了21个。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潘志林说,指导站注重开展疾病发生之前的非医疗干预,着力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

  “我们经常说,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现在还要加上运动处方。”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说。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郝跃峰经常指导骨科术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对运动促进健康问题十分关注。2018年6月,在郝跃峰的推动下,苏州市立医院成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首家开设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的医疗单位。

  35岁的李惠是一名网络设计师,颈椎、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但因做过脑血管畸形治疗手术,不敢贸然运动。当得知苏州市立医院开设了科学健身指导门诊时,她慕名前来。

  接诊的正是郝跃峰。在详细询问李惠的基础病史、运动习惯、体适能等评估测试结果后,郝跃峰鼓励她大胆通过走跑结合的方式开展锻炼,并在运动时间、频率、强度等方面作出详细指导,还为她纠正了运动姿态。“我按照郝院长的运动处方锻炼了3个月,现在已经能跑2公里了,颈椎、腰椎问题也有所缓解。”李惠说。

  众多慢性病患者也同样是运动处方的受益者。2019年,常州市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常州大学、常州市体育医院合作开展了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针对超重肥胖、Ⅱ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三类慢性病人群,由全科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处方师组成专家团队,通过体质检测、身体机能评估等方式,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

  38岁的江辰是项目参与者之一。由于超重并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她备孕8年都没能圆“妈妈梦”。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月环回忆说:“当时,常州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负责调整雌孕激素,我负责调整胰岛素、制定运动处方、指导科学饮食,还成为她的家庭医生,帮助她把体重从200多斤降到168斤,现在她已经当上妈妈了。”

  亚健康人群同样能够依靠运动处方提高健康水平。在创新开展中医体卫融合工作的南京市中医院,前来就诊的王洋把十指放在一台经络传感检测仪上,短短几分钟后,一份提示他有气虚等问题的体质健康检测报告就生成了。

  “我经常在健身房‘撸铁’,最近运动状态不太好,还易疲劳。”王洋说,“医生说无氧运动会加重气虚,建议多做有氧运动,科动。”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和体卫融合工作思路不谋而合,能够立足于体质健康检测结果,配合中药、药膳和合适的运动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议。”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金波说。

  2023年第一期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的文章,文中把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强调运动处方的普及和推广,能够高质量推进全民健身水平提升、有效防治慢性疾病,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有效保障全民健康、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在江苏,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体育医院等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千方百计地把运动健康指导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常州市体育医院的一间治疗室内,30岁的办公室文员郭晶正在治疗师汤建华的指导下进行普拉提锻炼。“我平时喜欢打网球,有一阵儿腰部总是酸痛,怀疑是运动损伤,便来体育医院就诊。”郭晶说。

  汤建华介绍说,郭晶的疼痛是由于运动造成的单侧髋关节肌肉过度紧张,肌肉肿胀摩擦产生的炎症反应。此外,她还有一些关节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普拉提康复训练来解决。

  大半年来,郭晶每周来体育医院2次,每次进行1小时、包含5—7个动作的普拉提训练。如今,郭晶的腰部酸痛感已经完全消失,在网球场上挥汗如雨时,接发球更有力了,受伤概率也低了许多。

  郭晶享受的专业医疗服务,正是源于体育部门的体卫融合服务创新。2016年,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正式挂牌成立常州市体育医院,成为江苏省首家服务市民的公立非营利性体育专科医疗机构,让包括郭晶在内的普通市民也能享受过去只为专业运动员服务的专家资源和科研医疗设备资源。近年来,常州市体育医院的门诊服务量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

  在去年5月份的一次体检中,公务员杨帆被查出脂肪肝、三酯和血压偏高等问题,此后便到常州运动促进中心训练,这一练就是一年多。“这里的锻炼计划科学合理,训练氛围好,还经常组织各种身体评估检查。我已经科学减重近30斤了,之前体检中的异常指标已经全部恢复正常。”杨帆说。

  如今,作为江苏省首批体卫融合促进市民健康试点单位,常州运动促进中心立足于创新性开展慢性病运动干预服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及超重、肥胖等慢病人群提供运动干预近10万人次。

  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副所长李保虎说,除了专业的健身团队,常州运动促进中心还配有专业的医护保障人员和身体指标检测仪器设备,根据不同慢性病特点、参与者年龄以及运动能力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并实时监控参与者体质状况,最大程度保证参与者安全、合理的运动强度。

  今年,南京也新增了6家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全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数量达到26个,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实现区级全覆盖。“在这26家服务机构中,属于街道级和社区级的有20家,占比接近80%,便于百姓就近、随时参与科学健身活动。”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姚安说。

  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11月,该中心启动了运动促进健康站,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牵手”社区居民,以科学的运动指导、体质评估检测和运动监控,帮助社区众多慢性病患者解决不敢运动、不知如何运动的问题。

  岱山社区居民、65岁的朱林弟此前两次因脑梗植入支架,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家庭医生的鼓励下,他每天都坚持来运动健康促进站锻炼。“每次健身都要进行血压、心率检测,锻炼前我路都走不好,现在感觉身体好了很多,都能打乒乓球了。”他说。

  江苏坚持产业化思维,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和良性循环发展,打造出了一批经济效益高、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的项目。

  今年暑假,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又迎来了一批参加暑期脊柱矫正训练营的学生。常州市体育医院副院长鲍小亚介绍说,5天时间里,学生们通过学习脊柱健康常识,练习预防矫正脊柱侧弯动作,身体姿态得到了普遍改善,回家后还要继续执行居家锻炼计划。

  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是常州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合挂牌的市级脊柱侧弯防控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已为全市1.8万名中学生开展脊柱问题公益筛查,累计诊疗学生5400余名,干预有效率在88%以上。作为体育惠民工程之一,政府还为在该中心接受脊柱矫正的学生提供每疗程600元的补贴。

  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看来,挖掘市场需求,实现自我造血,是体育医院面向社会开放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体卫融合、体育惠民的主流趋势,有助于推动打造体育消费全新场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在推进体卫融合的布局中,江苏多地出现了民营资本的身影。2022年1月8日,常州市钟楼区华佳运动健身中心正式开业,成为全省首家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并与常州市体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的健身中心。

  “和一般健身房相比,华佳运动健身中心作为体卫融合项目,专业优势十分明显。”华佳运动健身中心负责人朱建华说,常州体育医院定期安排医疗人员、教练员前来指导,并在人才队伍培训、诊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

  南京重启心动‬力运动医学康复诊所同样是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体卫融合机构。诊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产业孵化基地内,47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虽然不大,但评估室、治疗区、功能训练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在诊疗室,江苏省摔跤队古典摔跤运动员陈洋正在接受医生的评估检查。年初,他因脚踝三角韧带受损进行手术重建,目前仍有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情况。经过半小时的评估,医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方案。

  “为专业运动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只是诊所业务的一部分。”南京重启心动‬力运动医学康复诊所负责人陈祥鸿说,近年来,普通群众运动康复需求增加,除了一般运动损伤、术后康复外,诊所凭借以提高专项运动表现为代表的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吸引了众多客户。

  在财力较弱地区,吸引民营资本更是降低政府财政压力、拓宽体卫融合路径的有效途径。今年6月,宿迁市提出在基层医疗机构、企业、体育中心等建设不低于20个运动促进健康机构,鼓励各机构选择一项或者多项成熟项目开展市场化运营,并提供公益服务。

  2022年,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的宿迁市运动康复中医门诊对外营业,开展体质监测、中医理疗、运动康复、运动营养、科普推广等多项公益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政府提供场地及部分硬件设施,企业负责设计、装潢、设备及人员投入。

  “这一模式既解决了非医疗机构无法申请医疗资质开展医保服务等问题,也解决了公立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境,大幅降低了政府的成本支出。”宿迁市体育局体测中心主任羊弘说。

  江苏省明确,依托体育和卫生健康系统现有公共服务单位,体系化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平台建设,强化建立资源要素流动、整合、共享机制,在服务功能上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实际推进体卫融合服务建设过程中,按照由体育系统主导的“体+医”和卫生健康系统主导的“医+体”双轨推进,鼓励探索多种建设和运营模式。

  “体+医”方面,江苏各级体育部门整合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指导其通过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建设体育特色医院等体卫融合服务机构。

  “医+体”方面,江苏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推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疾控中心、康养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聘用运动健康方面专业人员,培养运动处方师,增添运动健康设施,增设运动康复科室,开设运动医学门诊。

  “为了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的长远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郝跃峰说,江苏省卫健委、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在2021年联合印发的文件中明确,将运动医学指导纳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为医院细化体卫融合服务收费提供了重要依据。如今,苏州市立医院科学健身指导门诊开具运动处方,郝跃峰按照300元/次的标准收费。

  针对推进体卫融合工作中缺乏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人才的难点问题,江苏省体育局和省卫健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支持南京体育学院打造国家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联合面向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目前已为江苏各地培养国家体育科学学会认证的运动处方师1400多名,占全国运动处方师总数的50%以上,为江苏体卫融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也是充实科学健身指导队伍的重要力量。江苏省体育局在每年组织的40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中,增设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省卫健委在举办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强化了体卫融合方面的培训内容。

搜索